正邪两赋的核心精神是正邪合一,是尊重自然本性,发掘心中智慧人性中的利他精神。书中的隐喻方式,也体现了正邪两赋的哲学精神。
曹公在写到死亡时,态度十分冷峻,从不刻意煽情,语言直白而又露骨。死亡与新生共存,悲情与乐景同在,他的文字是冷的,但心是热的。
【资料图】
曹雪芹用荒淫来隐喻真情,将真情隐藏的如此之深,就是希望人们不要只看其荒淫的一面,也要试着发现她们无奈辛酸的一面。
从故事情节的逻辑谬误,以及梦幻的喻示,和时间线的偏差错落上来看。作者进行譬喻的时候,总会留下明显的标识。
加上批书人的提醒,【血泪写成】【从反面去看,方是会看】【凡野史俱可毁,独此书不可毁】【是作者具菩萨之心,秉刀斧之笔,撰成此书,一字不可更,一语不可少】【能解者,方有此辛酸之泪】。
这些都印证了隐喻的存在。
曹雪芹在悼红轩批阅十载,增删五次。耗费了这么多心血,究竟是为了什么?
作者对人物心理,动作,神情,观察描写的十分细腻,时常多视角展开,多角度叙述。要写成这样,就需要创作者反复打磨润色,一层层晕染烘托,才可以写的这么生动传神。
曹公能用这种草蛇灰线,偷渡金针的写法来创作,说明他对书中内容了然于胸,十分清楚要表达什么,以及该如何表达。
然而书中却存在很多谬误,有些还非常明显,十分古怪。不要说作者了,就是普通读者也很容易看出其中疏漏。
这些谬误前后对应,错也错的合情合理,显然是有意而为,而不是抄写疏漏。让人不禁怀疑,作者究竟有何目的?
是作者水平不济,不够严谨认真?还是另有目的?又或者是为了营造一种似是而非的梦幻朦胧之感?
曹公在创作的时候,身边有脂砚斋,畸笏叟,以及杏斋诸子在一旁参考。
从甲戌本到庚辰本,又经历了六七年的时间增删修改评阅传抄,怎么还存在那么多不合逻辑之处?
所以这大概是作者故意的,其旨在帮助人们寻找其中隐藏的真事。
清廷大兴文字狱,实行严格的文化管控,逼得人们不能好好说话,曹公这么隐喻也是迫不得已的。
书中的隐喻不是毫无章法的,情既相逢必主淫,淫即是情。书中的隐喻方式是意隐,意念,意象化的。从反照风月的精神来看,作者也是想让各位看官,对那些世难容多一些宽容和理解,多为那个时代的弱势群体考虑一些。
有人会说,这么理解不是要教坏小朋友?所谓相由心生,心中想的是什么,流露的就是什么。
苏轼与佛印是好朋友,常互相玩笑,一日乘舟游玩,论起为人治国之道,苏轼侃侃而谈,而佛印闭口不言,于是苏轼嘲讽佛印,端坐如牛粪,意思是他于世无用,而佛印却不以为意,夸苏轼直像如来,苏轼自以为占了便宜,告诉了苏小妹。苏小妹却说:“佛由心生,心中有佛,你自然‘看什么都是佛,而心中无佛,你看什么都像牛粪。相比之下,哥哥和佛印到底谁更有修养呢?” 苏轼听后,恍然大悟,自此明白佛印才是真正的得道高僧。
贾雨村学了这么多大道理,不还是‘围祸一方’忘恩负义?有些人满口仁义却做尽坏事。有些人言语粗鄙却侠肝义胆。
因此看书时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。
批书人说,人若改常,非病即亡。天性为恶,什么都改变不了他。天性为善,无论经历了什么也会向往正义。
一个人走向歧途,原因是多种多样的,其本质是由于天性的驱使,而堕入了欲望的迷津,许多人只是一时冲动才做了错事。
正邪是分不开的,善恶只在一念间,当自然欲望得不到满足时,一面会堕入迷津,一面则会激发心中对‘智慧人性’的向往。
正邪可以相互转化,相互促进。刻意否认掩饰,只会加剧心中的邪气,让人变得更加伪善贪婪。
罪恶得种子在压抑下,不断想要冲破束缚。一旦时机成熟,则会长成参天大树。我们终归要走向社会,独自面临各种考验,如果能明白作者的深意,也可以帮助我们坦然面对未来的种种诱惑。
第五回警幻的话,也充满了生活至理。
警幻道:"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,那些绿窗风月,绣阁烟霞,皆被淫污纨绔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。更可恨者,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,皆以好色不淫为饰,又以情而不淫作案,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。好色即淫,知情更淫。是以巫山之会,云雨之欢,皆由既悦其色,复恋其情所致也。吾所爱汝者,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。
宝玉听了,唬的忙答道:"仙姑差了。我因懒于读书,家父母,尚每垂训饬,岂敢再冒‘淫’字,况且年纪尚小,不知‘淫’字为何物。"
警幻道:"非也,淫虽一理,意则有别。如世之好淫者,不过悦容貌,喜歌舞,调笑无厌云雨无时,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;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。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,吾辈推之为意淫。意淫二字,惟心会而不可口传,可神通而不可语达。
宝玉被警幻仙姑奉为天下第一淫人,所谓意淫是一种共情能力,和现在人理解的有本质区别。
这是一种以他人美而喜悦的情感,是一种不以占有为目的的欣赏与赞美,是一种天然纯净,利他的关怀精神,是发自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敬爱之情,宝玉的情,充满了人文关怀。
宝玉看到宝钗雪白的膀子,也会目眩神离,也会对小丫鬟不守规矩动手动脚,也会吃别人嘴上的胭脂。宝玉得到贾母的宠爱,母亲的关怀,人们待他如众星捧月,他依靠着特殊的身份地位,在大观园里自由展现其天然本性。
而那皮肤婬滥者,只是受本能欲望的驱使,而警幻认为宝玉天生一段痴情,这是一种关怀和体贴,是为他人着想‘先人后己’的精神。
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,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一回中。
大观园里的世界是那么和谐美好,虽然啖肉食腥膻,依然是锦心绣口,妙语连珠。大观园有诼谣謑诟的婆子,也有善良纯洁的姊妹。这何尝不是作者向往的平等自由的有情世界。在这样的世界里,每个人都能展现自己的风采,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和谐生活。
曹公这种隐寓方式,也正是基于这种哲学思考。书中让人生疑的地方,都显得荒淫不堪,那些文字狱的制造者,一心只想着害人,只是虚伪的假正义,假仁义,怎么会理解作者隐藏的深意?
淫只是隐喻的路牌,也是照见内心丑恶的镜子,而那些饰非掩丑虚伪的卫道士,自然不会承认心中的丑恶,因为他们还要占据道德高地去贬低别人。
这种隐喻方式,也是要让我们正视心中的自然欲望,发掘心中的智慧人性。
好色即淫,知情更淫,淫就是淫,色就是色,不要学轻薄浪子巫山之会,云雨之欢,只为发泄情欲,而全无半点恋爱之心,以致朝秦暮楚喜新厌旧。
坦然认识自己的不完美,才能向更完美慢慢靠近。
每个人都心存良善,只是受到欲望和情绪影响,在人群中只知顺从本能与天性,逐渐找不到心中的方向,渐渐堕入迷津之中。
曹雪芹以这种荒淫的方式,悼念殉国的崇祯皇帝,看似让人不能接受,无法理解,但其背后却饱含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与怜悯。
从作者对书中小人物的态度可以看出,曹公反对束缚人性的理学思想,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和吃人的礼教文化。
这是一本倡导个性解放,追求平等自由的作品。
美丽的闺阁女子,禀赋被压制,才华得不到展现,像小红贾芸这样的人才却得不到重用,黛玉她们写的好诗也不能外传。
而曹公希望像黛玉、宝钗、麝月、袭人,这些性格各异的女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,绽放自己的光彩,这样的世界也会更加炫目迷人。
表面上的正,其背后可能隐藏着邪,表面上的邪,最后又证明充满了正。在紧要关头,正也变成了邪,而邪却化为了正,正邪真假在书中变得模糊不清。
曹雪芹并没有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,而是让我们自己去辨别。
正是利他的智慧人性。
邪是利己的自然欲望。
两者相互促进而又相互成全,窥见心中之邪,才能看清心中之正。
拥有高尚人格的人,至死还想着为他人服务,因为他们心中充满了利他的智慧人性,别人快乐,自己就会快乐,把别人也当成自己的一部分,这样怎会惧怕死亡呢?智慧人性存在每个人的心中,也是人类存续的精神依靠。
《红楼梦》是一部反封建反礼教,追求自由平等的伟大著作。这本书蕴含了曹公对人性,对世界深刻的思考。
曹公倡导个性解放,打破禁锢,开启民智,这样社会才会更加进步,人民更加幸福,国家也更加富强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