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8日港股盘后,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同城即配平台---顺丰同城(9699.HK)公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。报告显示,2022年顺丰同城实现收入约为102.65亿元(人民币,单位下同),同比增长25.6%;其中,外部收入同比增长28%,占比升至64%左右。
(资料图)
年度收入逆势稳步增长的同时,顺丰同城的盈利能力均有全面上升。数据显示,2022年顺丰同城净亏损为2.87亿元,较上一年同期大幅收窄,远超此前预告给出的指引。另外,毛利率和净利率较上一年同期分别提升了2.8和8.2个百分点。
(来源:富途)
顺丰同城的盈利水平大幅改善。究其原因,大体来说,主要得益于经营效率的不断提升,并伴随网络效应及规模效应的兑现,从而体现出显著的经营杠杆。
(来源:公司财报|格隆汇制)
去年11月以来,伴随疫情好转,二级市场整体风险偏好触底回暖,顺丰同城也开启了一轮为期2个月的显著修复行情,期间累积涨幅最高逾1.5倍。如今,2022年顺丰同城的成绩,最终也不负众望,这在去年极端复杂且多变的宏观环境下,着实难能可贵。
另外,需要留意的是,在经历2023年春节首周开门红行情之后,港股和中概股开始大幅回调。据富途统计,1月30日以来,恒指大幅回撤逾11%,港股物流板块回撤幅度也接近了10%,顺丰同城却涨了约11.81%。可见,长线资金对于顺丰同城认可度高,承接意愿强。
笔者认为,顺丰同城近期股价走势之所以表现坚挺,可能有几个较为显著的因素:一是市场对于2022年盈利显著改善有预期,基本面是压舱石,即便短期受极端情绪影响,出现非理性下跌,往往也会很快回升;二是抖音大力布局本地生活、随后微信在“小程序”入口中上线“门店快送”,顺丰同城作为第三方优势运力,新成长预期被打开;三是经济复苏,物流运行改善。
在此,我们试图进一步探讨:后疫情时代,顺丰同城能否最终走向盈利,真正跑通商业模型?未来竞争优势和潜力又有多大?
笔者认为,首先,顺丰同城能否走向盈利,取决于两个关键变量---规模、经营效率。其中,规模取决于行业天花板、所处阶段及顺丰同城的布局优势。
目前,行业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,顺丰同城本身就是最好的佐证。据统计,2020-2022年,顺丰同城的营收和毛利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5.6%、47.8%。
而随着抖音、微信这类巨头的入局,将进一步激活本地生活消费需求,并对于第三方运力形成较为显著的拉动效应。顺丰同城目前已成为抖音两大主要运力供应商之一,未来随着抖音本地生活版图的扩展,实现更高的业务规模基本是可以预见的。这将使得顺丰同城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点再次提前。而第三方运力平台的战略定位,令其未来有进一步接入更多流量平台的可能。这其实也意味着,随着巨头的入局,本地生活竞争日趋激烈,顺丰同城这样的第三方即时物流平台反倒会更加受益。
目前,顺丰同城不仅规模上领先,且业务布局较为完整,覆盖B端、C端及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。同时,背靠大股东顺丰集团,竞争优势突出。
2022年,顺丰同城的各项子业务收入都实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。其中,同城即时配送部分to C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7.3%达18.99亿元;to 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.8%达46.50亿元。
从品类、场景和市场结构来看,顺丰同城重点布局的非餐、近场及下沉市场业务依旧表现强劲。财报显示,2022年顺丰同城非餐收入同比增长29.2%至24.17亿元;近场电商及服务等高附加值场景的收入同比增速在50%以上;来自下沉市县区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6.5%达22.8亿元。
对于消费者和商家而言,选择同城配送服务更看重服务的时效性与稳定性。
顺丰同城服务的竞争优势,在于追求全场景模式及差异化的网络能力。财报显示,到去年末,顺丰同城网络覆盖全国约2000个市县,其中24小时运营的市县数同比增长80%以上达到1300多个。而在节假日下和恶劣天气下时效达成率波动分别不超过2.5%和4.0%。
产品和服务究竟怎样,最终由市场说了算。近几年来,不论是流量与粘性,还是合作商户数,都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。到2022年12月13日,平台年度活跃消费者逾156万人,同比增长47.5%;年度活跃商户规模达到33万,同比增长27.7%,累计服务品牌客户超3600家。其中,收入TOP100客户留存率达90%以上。
另外,顺丰同城是大股东顺丰集团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(前端仓储+中端干线+同城即配)的重要组成部分,未来双方有望继续实现协同增长,尤其对顺丰同城此类外部增量收入年增长接近翻倍至1.9亿元。
另外,笔者也观察到,顺丰同城外部客户收入的持续增长,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比例持续下降,同时盈利改善明显,也使得公司整体对外价值体现得到良好验证。
综上,目前不论是自身经营趋势还是外部发展环境,都有利于顺丰同城,其走向盈利指日可待,既有困境反转的逻辑,也有新的成长预期。当然,这也有待时间的进一步验证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