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4月27日的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”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上海将以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契机,创新机制安排,作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制度“转接口”,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。
打造近悦远来的金融营商环境
【资料图】
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介绍,上海将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,对标全球最高标准、最好水平,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水平,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,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,维护金融安全运行,打造近悦远来的金融营商环境,为上海进一步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夯实基础。
一是加快落实国家战略,打造国际金融中心“升级版”。贯彻落实“浦东引领区意见”,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人民币资产为基础的优势,提升金融中心核心功能。以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为抓手,通过高水平制度供给,从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,打开新的发展空间,打造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,更好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。同时,进一步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,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。深化全球资管中心建设,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。
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,建设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地。完善金融市场体系、产品体系、机构体系、基础设施体系,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。建设开放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,配合落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,提升资本市场融资功能。深入探索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,在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加大风险压力测试,加快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。培育种类齐全的金融产品体系,加大金融衍生品供给,丰富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品种。完善多层次、广覆盖、高能级金融机构体系,加快金融机构集聚,持续推动对外开放项目落地。打造互联互通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,高水平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及统一对外开放,增强面向国内国际的服务能力。
三是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,着力提升融资效率、降低融资成本。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。加强金融政策协调配合,全力服务“3+6”重点产业集群发展,尤其是科创、中小微、民营企业,加强金融中心与经济、科创、贸易、航运中心的联动,形成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。健全绿色投融资服务体系,打响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品牌。兜牢民生底线,加大养老、医疗、健康等产业金融支持力度,保障民生重点领域。
四是维护金融安全稳定,全面提升金融治理和服务水平。深化法治建设,修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。加强地方金融监管,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。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化解,守牢不发生区域性、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。建设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,提升金融市场监测水平。打造金融人才引育留用完整闭环,引进留住具有国际视野、熟悉国际规则的金融人才。探索开展金融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试点,支持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建设。
助力科创和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
“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双向赋能,是我们银行业保险业最应该做,最想做,也是最能做出特色的工作领域。”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曹光群透露,上海优选19家有意愿、有基础、有能力的试点银行保险机构,以1000至20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科技小巨人企业、5000家左右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、10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,制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,有条件的推行伙伴银行机制,努力打造一批创新性示范科技型企业重点服务项目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特色服务项目、一批知识产权融资应用性服务项目。
“目前上海有249家企业已经进入辅导及审核注册流程,拟募集资金合计超过2600亿元,其中科创企业占比接近七成,在备案企业中已申报有63家,包括科创板24家、创业板15家、主板21家,北交所3家。”上海证监局副局长王登勇介绍,2022年至今,上海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股权融资超过1900亿元,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ipo融资596亿元。上海证监局积极推进上海“浦江之光”行动,共同建设科创企业库。不断优化辅导监管机制,从企业备案初期就指定专人来对接,定期沟通、适时走访,对辅导工作开展全过程监管服务。对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等上海聚集的优势行业主动进行了走访调研,送政策送服务上门。目前上海共有上市公司429家,其中9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录。科创板81家,科创板企业累计ipo融资金额和总市值位居全国首位,实现了科技、产业和资本的良性循环。
外贸外资方面,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刘兴亚表示,今年以来,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积极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开放,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,更好地助力“稳外贸”“稳外资”。扎实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,从事前审单转为事后审核,让外贸企业业务办理实现“交易越合规、汇兑越方便”。大力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,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凭线上电子订单、物流等交易电子信息,为跨境电商、外贸综合服务等提供跨境结算便利。实现服务贸易对外支付凭税务电子凭证,实现线上“一次备案、多次付汇”,更好减少企业“脚底成本”。推广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,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结汇从“先审后付”转为“先付后抽查”,提高资本金使用效率。开展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试点,外籍人才可填一张表,就分次、跨行、零审单实现薪酬购汇,极大提升上海的人才吸引力。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,上海已有162家跨国公司开办了外汇资金池业务,实现了2439家境内外成员企业的资金集中运营管理,提高了资金运用效率,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。
本文作者:张杨
题图来源:孟雨涵 摄影
图片编辑:朱瓅
关键词: